一提到慢病,人们首先会想到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肿瘤,而作为与前三者并列为四大慢病的呼吸系统疾病,却长期受重视不足。“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呼吸病情况更加严峻,是我国慢病管理体系中的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补齐呼吸病防治短板,对于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建设国民健康体系至关重要。
呼吸病是四大慢病之一 需提高全社会关注
据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位列我国居民慢性病死因第三位。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和哮喘的危害尤为严重。据统计,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80%以上的患者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王辰表示,呼吸病是各系统中最为严重和突出的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的疾病负担都是第一位。
造成这一严峻局面的原因,王辰认为,首先是宣传不够,全社会对于呼吸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王辰以慢阻肺为例,长期以来,慢阻肺用英文缩写“COPD”描述,甚至进行疾病宣传、患者教育时也如此表述。
“老百姓听不懂COPD是什么,更记不住。如果冠心病叫CHD,糖尿病叫DM,将是多不合理的局面?将慢阻肺长期称呼为COPD,让大众对该病不知不晓,实际是小称呼引发的大问题,造成疾病知晓率低。”王辰表示,要规范中文名称和简称,对老百姓进行大量宣传教育,告诉人们这是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高发、常见的疾病,提高防治意识。
此外,有很多人认为,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病检测出来也无能为力,无法根治,因此消极对待。王辰强调,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人们已经普遍理解高血压、糖尿病需要终身管理,呼吸病与它们一样,要长期管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疾病发作、延缓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逆转,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推广肺功能检查 实现呼吸病早诊早治
王辰认为,慢阻肺临床检出率低,也造成了人们的长期忽视。慢阻肺需要通过肺功能检测进行筛查和诊断,但我国肺功能检测应用率较低。“要像用血压计测量高血压一样去普及肺功能的监测,现在做的显然还不够。”王辰表示,肺功能监测并不复杂,通过肺功能仪,简单吹口气就能大致诊断,操作并不复杂,推广肺功能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疾病患者早期诊断率及诊断正确率,把握疾病最佳治疗时机,降低社会长期医疗成本,同时也提高全社会重视。
在《中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中,要求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要逐步提供简易的肺功能测定,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及早诊断,就能带来更早的干预和更好的治疗效果。”王辰说,慢阻肺的诊疗和管理应该纳入到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中,希望能尽早纳入,才能有效地开展全民防治和早期防治。
物联网促进信息整合 一体化诊疗提升医疗效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难出现趋缓的迹象,要尽早推动慢性呼吸病的全民防治体系建设。但我国地域差异大,医疗资源有限,如何让全民都有机会接受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呢?
王辰表示,在宏观层面上来看,建设呼吸专科医联体,是推动呼吸病规范化诊疗的有效途径之一。去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牵头成立了呼吸专科医联体,各地医疗机构陆续加入。王辰认为,专科医联体对地市级的医疗机构形成专科的协同帮助,从医疗、教学和研究等方面,既能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途径,又可以促进各地协同发展,不论是远程会诊还是双向转诊,以及医疗质控方面,都能做好统一规划 “通过专科医联体,将有限的专科资源实现技术辐射和资源配给,提高了当地的专科水平,树立了当地医疗机构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感。”王辰分析道。
此外,王辰认为,设立规范化、诊疗一体化的呼吸综合诊疗中心十分有必要。以无锡设立的呼吸综合诊疗室为例,在患者诊断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患者肺功能检测数据及病理数据实时传输,结合诊室的远程会诊技术连接各地呼吸专家,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肺功能检测数据也将上传至云端储存,为大数据环境下的呼吸疾病长期管理提供支持。
此外,呼吸综合诊疗室可以整合线上线下进行患者教育,例如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如何正确使用药物装置,还能进行远程随访,帮助医护人员让患者理解呼吸疾病长期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随着健康物联网技术的普及,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有效整合,提高医疗效率。尤其是数据和信息的整合,对于医疗规律的发现和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动态、实时的监测和分析,推动连续性诊疗。”王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