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 15 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截至2019年,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人数高达1.164亿,约占中国成年人口的12.8%。近年来,糖尿病患者还呈现出发病率升高、年轻化的趋势。同时,约有超过50%的人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但小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但小于11.1mmol/L。既处于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前期。可见中国糖尿病形势之严峻。
中国为什么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日前,一项近10万人的调查结果或许会让你惊讶。
代谢危险因素成糖尿病最大诱因
2021年9月7日上海市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通过对93781名参与者的随访调查发现:
1、代谢危险因素约占所有年龄组糖尿病的三分之二,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导致的糖尿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着增加,其中不健康睡眠是最大的生活方式因素。
3、社会经济风险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主要是受教育程度低所驱使,教育程度低导致75岁以下成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占10%左右。
这是糖尿病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研究,以量化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常见可改变危险因素的年龄相关变化,填补了国内大规模研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空白。
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而升高。但是,3大类危险因素中,代谢因素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最大,占到2/3。
说得简单些,就是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最大单一风险因素,其次是高血压、肥胖、教育程度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睡眠不健康、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和饮酒。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解释,“糖尿病前期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症状,不做体检就不会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已经超标。”
发生严重高血糖时,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有 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通俗来讲就是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减少。但很多在糖尿病早期的患者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乏力、视力变化、或痤疮破溃后感染、不易愈合。尤其是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出现了眼睛容易疲劳,而且视力也出现了下降的情况,那么就要小心了。
糖尿病,兴起的“健康杀手”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中国一直呈增长态势,暂无稳定或转折迹象。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在2021年出具的报告,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中国最新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同比1980年的测算结果,患病率激增约15倍。
熬夜的年轻人最容易得糖尿病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的数据显示,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不少成年人不是已患有糖尿病,就是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据报道,中国每天平均大约有5000万的90后在熬夜。她们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他们在凌晨三点喝着啤酒,泡着枸杞;他们总觉着疾病离自己很遥远,心存侥幸地过着……
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甚至把熬夜当成了一种习惯,即便困得不行,也要躺在被窝里刷手机、看短视频,熬到凌晨才肯睡觉。
纪立农指出,年轻人喜欢熬夜、睡眠时间少,对精力以及体力恢复不利,同时还会导致肥胖和血糖升高。他特别提醒,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肥胖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这也是糖尿病的高发因素,所以,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运动和休息!
相关研究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熬夜或睡眠不足,容易降低控制血糖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睡眠本身还可以促进体力以及精力的恢复。但经常失眠会导致身体处于慢性压力状态,刺激升糖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血糖变得紊乱。
年轻人怎么就成了“糖友”?
糖尿病的患者尽管以中老年人居多,但它现在早已算不上老年病。
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可能会占了数条:熬夜加班吃夜宵,周末躺着不想动,日常狂饮奶茶可乐续命......
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确成了“糖友”。
对比一份2008年与2013年的调查数据会发现,尽管年轻人的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会明显低于人群平均。但从增速来看,年轻群体的规模扩大得更快。
其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从3.2%上升到5.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从9%上升28.8%。短短五年,变化迅速。
不卷能行吗?读书少或致孩子得糖尿病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项分析中,受教育程度低与年龄组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受教育程度低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随年龄而降低,并且教育程度低导致75岁以下成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占10%左右。
对此,纪立农教授表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因为健康意识薄弱,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少,生活方式在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更容易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熬夜、体力活动少、饮食不均衡、发生超重和肥胖等,这些都是糖尿病高发的风险因素。所以,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为民众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活环境也是防控糖尿病的重要举措。
那么,如何降低糖尿病风险,远离糖尿病呢?专家建议——
1、减轻5%的体重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2、每天走路35分钟
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或每周至少保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3、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
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4、睡眠在6~8小时之间
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 8 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北京糖代谢研究会秘书处 综合整理)
编辑: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