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糖代谢研究会
2017年医联体建设试点全面启动
时间:2017-04-28 信息来源:新华社 点击:765次


 

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有超过一半的县开展了基层首诊试点,县域内就诊率达80%以上……让老百姓真正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化解我国新一轮医改的痛点所在。

优化资源配置格局,如何让患者愿意去、让基层接得住、让大医院舍得放?优质医疗资源活血化瘀将有啥看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2017年医联体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新一轮医改使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提升。但专家指出,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仍面临基层人才缺乏的短板,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说,医联体建设将推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横向打通、纵向联动,医联体建设编织出一张覆盖全人群的保障网。意见提出,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医疗资源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破解大医院门庭若市、小诊所门可罗雀,理顺医联体架构设置、明晰功能定位是基础前提。意见指出,医联体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如何形成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意见明确,要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统一调配医技等资源,医联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引领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信息联通为医联体一盘棋有序联动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提出,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联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为避免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虹吸效应”“跑马圈地,意见指出,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


上一个:没有了!
下一个: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