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糖代谢研究会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养成一生的运动习惯
时间:2020-06-16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591次

返京正式复工后,经历翻箱倒柜,我终于寻到了早已弃之不用的运动手环。

为何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天正是惊蛰,气温回暖,万物生机盎然。在脱下两件厚衣站上体重秤后,指针左右摆动几下,最终停在一个意想之外的数字。

居家少动个把月,腰腹就囤积了救生圈一般的脂肪。花一年多时间慢慢养成的健身习惯,只几十天就因“迈不动腿”而被打回原形?咋想都过不了自己那关!

怎么吃进来的,就得让它再怎么跑出去。运动项目选择,因人而异,动起来才是关键。主意已定,手环便开始工作了。

运动贵在坚持。健身这件事儿,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常不愿起身运动,某日兴起、头脑一热便要出门跑个半马,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这样做除了换来一身酸痛以外收效甚微。肌肉和耐力都得不到锻炼,猛然经历一次大运动量甚至会有运动损伤的风险,得不偿失。锻炼要循序渐进,哪怕抽出每天的碎片化时间出出汗,日子久了心肺功能也会提高,运动时的疲劳感显著缓解,坚持下去的劲头就会更足。

运动还须管住嘴。健身爱好者中常有“三分练、七分吃”的说法,如果感觉运动后能量大幅消耗、正是海吃一顿的好机会,那结果很可能就是“越练越胖”。比方说,单纯从理论计算的角度来看,100克薯片的能量要以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整整跑1小时才能消耗完毕,但这些食品的饱腹感极低,吃完也不会影响正餐食欲。吃着吃着,就吃超了全天总量。想要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少不了一份营养均衡的健康食谱,这说起来容易,但“嘴馋”的的确确是健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运动也得懂方法。身体机能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训练者的健康情况和运动能力量体裁衣,制定训练计划,尤其一些专业健身动作,如果缺乏规范指导,盲目练习很可能受伤。而像跑步、骑行、爬山等可以自行开展的训练项目,也须适度适量地合理进行。疫情中,不少健身教练通过视频远程指导训练者完成运动计划,一些专业健身类App也上架了许多免费指导课程,这都为科学健身提供了抓手。只是“爱运动”还不够,“懂运动”才能真正掌握有益于身心的锻炼方法。

初夏已至,公众的运动热情愈发升温。迈开步子、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成了后疫情时代老百姓生活里的主角。面对这运动风潮,你还不动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