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刘严明院长执业行医五十载,长期致于中医内科危重疑难病证诊疗及中药制剂,经验颇丰,尤其近年来对中医典籍中防治糖尿病的各种疗法系统总结,创立“糖尿病中医综合干预疗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与常规治疗相比,该疗法疗效卓著,愈者众甚。笔者有幸跟随刘院长临证学习,深感该疗法对糖尿病治疗大有裨益,故将综合干预疗法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
1 重视文献典籍的研习
刘院长认为,数千年的辨证论治经验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价值。如《黄帝内经》明确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能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古代文献也有较详尽记载,总结为6种:①疮疖、痈疽:《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三消论》等文献中均有论述;②肺部疾患:《金匮要略》及《三消论》有论述;③眼部疾患:《宣明论方》指出,糖尿病日久可“变为雀目、内障”;④中风:明戴元礼在《证治要诀•消渴》中有论述;⑤水肿:《太平圣惠方》记载“消渴病,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时吐逆”,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趋于一致;⑥其他并发症:古代医家对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及昏迷前期有较多描述。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刘院长认为,糖尿病主要由于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外感六淫、滥用温补等所致,阴虚是糖尿病的发展基础、燥热是外在表现、气虚是绵延不愈的体质、血瘀是变证的标志、痰浊是危候的根源。其早期病机主要为脾肺肾阴虚,燥热偏盛;中期则逐渐形成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津液代谢障碍,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痰浊、血瘀,全身脉络瘀阻;晚期多并发消渴心病、消渴脑病、消渴肾病而死亡。故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阴虚、气虚和阳虚,标实包括燥热、血瘀、痰浊。糖尿病早期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伤肺,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津液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故尿频量多。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结;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倦怠乏力。肾阴亏损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阴虚阳盛,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而为小便,尿多味甜,或混浊如脂;若阴损及阳,肾阴亏虚,阳气不化,下焦失摄则尿浊而甜。
3 糖尿病中医综合干预疗法的特点
刘院长认为,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而是一种全身心疾病,中医综合干预疗法的优势在于兼各种疗法之长,实现内在的阴阳平衡、心理平衡、营养平衡。刘院长创立的糖尿病中医干预疗法体系,主要包含5项治疗原则和7种干预方法,形成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整体解决方案。
3.1 五项治疗原则:①“清”,指清理体内毒素。体内毒素积聚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使人体代谢所需各种生物酶活性降低,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故《黄帝内经》云:“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②“调”,指内调脏腑,外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达代谢平衡。③“补”,指补气、补血、补津,扶正固本,使先天真气与后天水谷精微达到互养互补,增强新陈代谢。④“养”,指养身养心,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积极配合治疗以战胜疾病。⑤“教”,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我院康复后体会到“最好的处方是知识,最好的疗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七种干预方法:①生物干预调节能量。自主研制的生物制剂山高汤,由天然活性免疫物质、身体营养素、膳食纤维三大部分组成,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增加营养来源,调整营养平衡,恢复胰岛功能,改变患者体质,从平衡血糖到抵御并发症,全面恢复机体功能。②经络干预通经活络。独创经络干预法,起到协调内外,平衡阴阳的作用。③熏蒸干预促进代谢。通过远红外和中药熏蒸干预,加快血液流动,加速器官营养交换吸收,促进代谢功能恢复,增强胰腺及其他脏腑的功能,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皮肤以及四肢病变改善效果明显。④调理干预扶正固本。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后详)。⑤饮食干预平衡营养。饮食的基本原则为食物多样、营养均衡、膳食平衡、低脂少油、少盐少糖、严禁暴饮暴食、限制酒的摄入量。⑥心理干预修心养性。在治疗的同时,若配合心理干预,采取形神合一、身心同治的方法治疗,常收到事半功倍或单纯药物治疗达不到的效果。⑦运动干预强身健体。适度的运动是促进糖尿病康复的重要手段。可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功能,增强四肢、肌肉的运动,有利于热量消耗。
3.3 八方辨证:刘院长根据辨证论治的经验,总结出“八方辨证”。①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法:烦渴多饮、随饮随渴、口干舌燥、小便频多,舌红少津、苔黄干燥,脉洪或数者,治以清肺滋阴汤:石膏50 g、知母18 g、甘草6 g、粳米9 g。②滋阴增液、清胃泻火法:中消症状明显者,如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口渴欲饮、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治以清胃滋阴汤:玄参30 g、麦冬24 g、生地黄24 g、大黄9 g、芒硝4.5 g。③滋补肾阴法:针对下消症状明显者,吃不多、咽干舌燥、渴而多饮、尿量多而混浊,形体消瘦,舌红无苔,脉沉细数。治以补肾滋阴汤:黄芪30 g、熟地黄24 g、山萸肉12 g、山药12 g、泽泻9 g、牡丹皮9 g。④温阳滋肾法:症见小便频数量多、或饮一溲一、尿如脂膏,面色黧黑,阳事不举,耳轮焦干,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治以滋肾温阳汤:黄芪30 g、熟地黄24 g、山萸肉24 g、泽泻12 g、牡丹皮12 g、茯苓12 g、肉桂12 g。⑤健脾益肾法:尿糖(++++),腰困肢冷、气短懒言、腹胀便溏、或浮肿,舌质淡、苔白润,脉象沉细。治以健脾益肾汤:山药30 g、黄芪30 g、白扁豆30 g、党参15 g、白术15 g、葛根10 g、菟丝子20 g、炙甘草9 g。⑥疏肝解郁法:症见多饮而渴不止、或多食而善饥、或多尿而味甘、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嗳气唍满,舌质黯红、苔薄黄,脉沉涩或弦数。治以疏肝解郁汤:甘草5 g,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各9 g。⑦活血化瘀、滋阴生津法:症见口渴欲饮,或纳谷善饥,或小便量多而混浊,或头痛、胸痛、胁痛,舌质紫黯,脉沉滞者,治以活血滋阴汤:广木香10 g、当归10 g、益母草30 g、赤芍15 g、川芎10 g、丹参30 g、葛根15 g、苍术15 g、玄参30 g、生地黄30 g、生黄芪30 g。⑧泄热护阴、清热解毒法:血糖高、并发疖肿,心烦不眠、身热夜甚、口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脉洪或数。治以清热解毒汤:水牛角30 g、生地黄15 g、玄参9 g、竹叶心3 g、麦冬9 g、黄连5 g、金银花9 g、丹参6 g。针对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视网膜病变、代谢性骨病、糖尿病足等17种并发症,制定了中西医诊断标准及方证加减方案[5]。
3.4 注重非药物疗法:《外科正宗》云“内之病未必形于外,而外之病必源于内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即是如此,故治内即所以治外、治外亦所以治内。刘院长认为,经脉是联系脏腑和体表的重要通道,以经脉理论为指导,采取生物电和手法治疗,远红外、熏蒸和运动疗法等多种非药物疗法,可提高并稳定疗效。治疗是被动运动,运动是主动治疗,治疗与运动相结合,同时发挥医、患两方面积极性,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刘院长认为,饮食起居和心理状态比治疗更重要,一切治疗和康复方法均需患者主动配合。在康复期间,患者需严格按精心筛选和计算的“一周内食谱”用餐,同时按规定顺序食用不同食物,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睡眠及饭后适当运动。在康复治疗期间,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科学的饮食起居和运动习惯,学会各种食物的成分和热量计算方法,达到一次健康,终生健康。
病例举隅:患者,女性,46岁,糖尿病史2年,日常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血糖控制不稳定。2014年3月20日以“多饮、多食、多尿,伴体重下降2年”入院。刻下:口干渴多饮、多食、多尿,寐不安,体重明显下降,空腹血糖14.65 mmol/L,餐后2 h血糖23.4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4%。诊断为2型糖尿病。舌尖边红、苔薄,脉数。中医诊断为消渴,肺热津伤。给予中医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先进行3 d排毒疗法,再给予清肺滋阴汤,1剂/d,配合山高汤、经络疗法、饮食运动及情志疗法。经30 d住院治疗后停用西药,出院查空腹血糖6.6 mmol/L,餐后2 h血糖10.5 mmol/L。随访至今血糖正常。
4 小结
糖尿病中医综合干预疗法的治疗周期为100 d(无并发症者),分为①调理期30 d,需住院治疗;②巩固期30 d,在家休养1~2次,3 d/次;③康复期40 d,在家休养,每10 d返院1次,留院观察1~2 d。对于糖尿病合并症早、中期患者,康复期需根据患者入院后情况而定,一般为30~60 d住院康复。按照1991年全国中医糖尿病学会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的糖尿病诊疗标准,对2008年收治并用中医综合干预疗法治疗的558例糖尿病患者,显效率为100%、康复率为85.8%。刘院长认为,糖尿病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其本为虚,故宜滋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慎用攻伐及寒凉药物。糖尿病又为全身性疾病,需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无论上消、中消或下消,均需治肾,活血化瘀贯穿其中。刘院长认为糖尿病可防、可控、可愈。